為什么產品運營應該研究心理學,因為產品運營的工作只不過是與“人”打交道,用計劃好的方案、產品和活動影響用戶的決策、行為和心理。您可以使用數據分析來挖掘用戶在每個規劃環節的操作傾向,但必須基于足夠大的數據樣本、以前的案例和完善的數據監控系統。如果這些條件不成熟,你只能依靠用戶的洞察力來指導你的具體工作。
最常見于產品運營和促銷手段中運用的心理原理,字面意思也很明白,就是同樣是不知名品牌的洗衣粉,一個萬單銷售的和一個較少購買的商品顯然前者會享受從眾效應的滾雪球優勢。但這個心理運用的重點不在于怎么使用(使用方式是顯而易見的),而是在什么場景下使用。為此我們需要了解這個心理原理的來源。
每一本心理學書籍都會提到的一個典型心理學原理,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往往都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堅持自己曾經表達的觀點、做出的選擇、得出的結論。不管你是公開的申明過這個結論還是只是自己得出過這個結論,當然如果這個結論是公開申明過的,“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從一而終的人”的力量會更加讓你去堅持。
這個原理很好理解,如果你曾經得出過一個“這個品牌的產品質量很好”的結論,未來一定會有一個心理力量,讓你就這個初始結論持續的做出“選擇這個產品”的決定。
消費者心理學最經典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一個2000元的產品和一個1000元的看上去似乎是差不多的產品,兩個擺在一起你就會覺得1000元這個超級劃算,很容易產生購買的沖動。
這個原理也是一個人類基因中天生帶著的特性,它既是心理層面的原理,在肉體層面也是通用的。如果你搬過一個100斤的東西再去搬一個50斤的東西,你會更容易得出50斤的東西很輕的結論。但如果你只搬過50斤的這個東西,你的結論大概率是很重。
因為對于每個人來說,所有的認知,價值觀和結論都是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的,仔細想想是不是(隔壁搬來一個家庭小孩學習成績比你好讓你的家庭地位極大降低)。所以,影響一個人的認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創造對比的機會。如果想要讓你的相親更加順利,約一個比你難看的朋友去試試看。
以上關于心理學在產品運營中的一些應用,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